科普|大风天如何避免“随风起舞”?骨科医生教您稳住下盘

北京的朋友这几天或许手机都被大风预警刷屏了,11-13级的狂风相当于热带风暴登陆的强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关节外科医生提醒大家:大风天,不仅要注意高空坠物,更要当心自己别变成“断线风筝”!根据以往经验,每逢大风天气,急诊骨折等外伤的患者明显增多。所以,大风天气尽量避免出门!如必须出门,我们教大家三招稳住下盘,关键时候能保命。

十一级大风带来的“隐形杀手”
很多人都低估了大风的“杀伤力”。实验数据显示:体重50kg的成年人,在10级风(24.5-28.4m/s)中站立,相当于后背突然被人猛推60公斤的力,很容易发生崴脚或者摔倒骨折。

大风天最容易受伤的三大场景
1. 追帽子引发的“连环摔”:喜欢戴帽子的朋友,一定警惕帽子在前面跑,人在后面追的危险,很多人是这时摔倒受伤。
2. 广告牌下“抱头鼠窜”:大风天气,务必小心广告牌、施工围挡等物体变成“夺命飞刀”!
3. 电动车失控“漂移”:大风天气,尽量避免骑车出行,因为车子很可能失控玩起“漂移”。

骨科医生教您三招稳如泰山
【行走篇】
• 学企鹅步:双脚间距比肩宽5cm,重心下沉,小步幅高频率移动。
• 抓牢“生命线”:经过围栏、灯柱时提前伸手虚握,实测可增加40%稳定性。
• 背包前置:双肩包反背在胸前,既是缓冲垫又能降低重心。
【骑车篇】
• 降速到15km/h以下,相当于平时速度的1/3。
• 遇横风时立即“屈肘夹膝”,像赛车手过弯道般压低身体。
• 建议给电动车加装防风罩,能减少30%侧风影响。
【老人儿童特别防护】
• 给老人准备登山杖,比普通拐杖防滑性提升70%。
• 儿童书包加装配重块,建议携带500ml水壶增加自重。
• 鞋底纹路深度<3mm立即更换,可用硬币测试(立不住说明该换鞋)。

判断骨折的五个关键信号
1. 畸形:肢体出现不自然的弯曲或旋转。
2. 骨擦音:移动时听到“沙沙”的碎瓷片摩擦声。
3. 反常活动:身体原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受伤后出现了不正常的活动。
骨折紧急处理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
1. 要当“木头人”:用围巾、皮带将伤肢固定在原位。
2. 要冰敷:用冷冻矿泉水裹毛巾冷敷,每15分钟休息5分钟。
3. 要拨打120:准确描述“我在XX路第3棵槐树下受伤”,方便救援定位。
【三不要】
1. 不要揉搓:曾有患者自己揉按导致骨折端刺破血管。
2. 不要热敷:会加速肿胀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
3. 不要盲目复位:不专业的手法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特别提醒:有骨质疏松的市民,建议每天补充300ml牛奶(或吃钙片+维生素D)+20分钟日照。请大家记住,骨头不会说话,但大风天的每声异响都值得警惕。转发这篇文章给您关心的人,让这个春天只有风动,不见骨动。
来源:关节外科骨肿瘤科
作者:姜双鹏
荐稿:宋红星 陈国强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世纪坛医院官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