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沃野春意浓

嘉宝果宛如一颗颗“黑珍珠”。陈旭欢 摄

上洋西瓜甘甜多汁、爽脆无渣。
陈旭欢 摄

桑葚园里弥漫着桑果的香甜气息。
江俊霖 摄

东水山种出的高山茶品质优良。
任浩沿 摄
清明时节,阳西春季农业生产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粤西地区农业大县,阳西“茶缸子”“果盘子”飘香四溢,多种特色农产品迎来了收获季。茶山鸣锣,瓜田收蜜,桑林染紫,嘉宝缀珠……春日里的田园沃野一派生机盎然,浓浓的“春味”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詹文萍 李甜
春茶飘香东水山
日前,新墟镇东水山迎来了一场年度盛事——2025年新墟镇茶山文化节拉开帷幕,旨在通过非遗展示、茶文化体验、农文旅融合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全面展现东水茶产业发展成果。
东水村种茶历史悠久,7000多亩优质富硒土地产出的高山茶不仅茶香独特、品质优良,东水茶也是“广东十大名茶”之一。作为“广东十大茶乡”之一,东水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做好茶旅融合发展文章,努力把茶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在活动现场,茶农们举行鸣锣、喊山等传统开采礼仪,祈盼茶树丰收。伴随着清脆的铜锣声和开采的呐喊声,新一年的春茶开采活动也拉开了序幕。采茶工们背着竹篓在茶田来回穿梭,采摘今年的头茬新茶。活动现场还举行茶文化展演,以及东水山茶文化馆揭幕、新墟非遗展示等活动,以此推动茶产业做优做强。
“东水山每年都举办茶山文化节,包括一系列茶旅文化活动,希望更好地推动茶文化交流和茶产业发展。”阳西县东水茶叶协会会长李孔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天然、有机、富硒的阳西好茶。
目前,东水山拥有万亩茶园,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墟镇和东水村正在积极推动茶旅产业做大做强,在当地建设一个融康养、研学、茶文化体验、茶山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体,不断擦亮东水茶的金字招牌。
上洋西瓜抢“鲜”上市
上洋镇是省级西瓜专业镇,受天气影响,该镇西瓜较往年提前迎来了收获期。虽然今年西瓜产量有所减少,但市场价格比去年有所提升,且甜度更好,深受市场欢迎。
上洋镇属沿海乡镇,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瓜农结合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引进、推广适合本土种植的西瓜优良品种,推动西瓜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在上洋镇双鱼村的西瓜田里,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结满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瓜农们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瓜,现场一派丰收景象。由于今年春季温差较大,上洋西瓜相对更甜些,甘甜多汁、爽脆无渣,味道也非常好。
据上洋镇西瓜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孙旭权介绍,今年上洋西瓜的上市季比去年提前了一周左右。受天气影响,西瓜整体产量相比去年有所下滑,但减产不减收。在西瓜上市的关键时期,瓜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西瓜在成熟阶段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同时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裂瓜等问题。
织篢桑葚“好吃又好玩”
在春光明媚的好时节里,位于织篢镇金钩村的桑葚种植园迎来最佳采摘期,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尽情享受桑葚的美味和采摘之趣。
这座桑葚园有30亩种植面积,每年产量可达2万多斤。桑葚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串串紫中泛黑、黑里透红的桑果,在绿叶中若隐若现,空气中也弥漫着桑果的香甜气息。游客们三五成群,穿梭于枝叶之间,仔细寻觅成熟的桑葚果实。
据了解,桑果除了可以直接食用以外,还能酿成桑葚酒,晒干后还能泡茶。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桑葚园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
桑葚园负责人表示,目前采取开放式采摘的形式吸引游客,采摘外带价格每斤20元,采摘期预计2个月左右。下一步,将继续种植高端水果品种,并开展农家乐等活动,更好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嘉宝果在阳西“安新家”
嘉宝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水果,近年来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水果新宠。为此,阳西种植户瞄准了其中的商机,从台湾引进嘉宝果种植并获得成功。日前,位于织篢镇的果园迎来嘉宝果的首次收获,也吸引许多游客前来采摘。
在织篢镇联甡村的长兴嘉宝果果园里,上千棵果树挂满了成熟果实。嘉宝果的果实紧贴着树干生长,从树根沿着树干直到树杈,果实圆润饱满,表面泛着明亮的光泽,宛如一颗颗“黑珍珠”。嘉宝果的果肉晶莹剔透呈凝胶状,入口香甜多汁,口感独特。
据该果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宝果种植面积30余亩,果树1000余株,果园坚持绿色种植,采用有机肥料,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市场反响不错。今年是该果园首次开园迎客,入园采摘价格为每斤28元,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售卖嘉宝果。
据了解,嘉宝果的果皮和果肉均可食用,果味独特,有多种水果口味,轻轻一咬还有“爆浆”的口感。因其果实形状像葡萄,又名“树葡萄”。嘉宝果不仅美味,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嘉宝果一年可采摘两次,春季采摘期将持续至4月底,下一季收获将在11月。
■链接
织篢镇食葵种植促振兴
让撂荒地
变成“聚宝盆”
日前,织篢镇平南村向日葵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的食用向日葵迎来收获期,村民们利用晴朗天气集中采收葵花籽,大家分工有序、动作娴熟,将一个个向日葵花盘采摘分拣、装袋运送,奏响了一曲质朴又热烈的丰收乐章。
2024年7月,由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同组成的驻织篢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式入驻阳西县织篢镇,开始了新一轮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针对平南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集体收入项目较少的情况,织篢镇和工作队挖掘优势资源,完善产业发展方案,谋划布局向日葵种植示范基地撂荒复耕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工作队多次前往相关企业开展座谈,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充分沟通,了解葵花籽的品质标准、收购价格及市场前景,并就种植试点的规模、技术支持、收购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最终达成合作意向,确定种植试点规模约600亩。
工作队创新采用“农户+村企+企业”模式,由村企先与农户签订合同,归拢田地,再与企业签约,进一步增强农户信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工作队持续协调各方,搭建农户、村委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为项目施工提供有利条件,推动产业落地见效。
随着项目阶段性目标顺利达成,村内300余亩盐碱地改良成功,耕地撂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形成集中利用的良好格局。同时,平南村村集体收入项目不断丰富、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乡村产业生态体系更具竞争力。
目前,平南村首批种植的向日葵已顺利采收,预计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各增收约10万元。“撂荒地上已开展新一轮水稻种植,进一步解决了平南村的耕地撂荒问题,并计划下半年再开展新一轮的向日葵种植。”驻平南村第一书记杨永丰表示,欢迎广大游客来平南村赏稻观花,感受岭南水乡的新风貌。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冯佳琪 何慕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