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兴义市绿化村:万亩桃花灼灼开 农旅融合乡村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15:36:57    

陶渊明的笔下有个桃花源,唐伯虎的诗里有个桃花坞,在兴义市绿化村有个桃花谷,桃花源、桃花坞里的生活都只是一种向往,渴求而不可得,但是绿化村打造了以“桃”产业为支柱的农旅融合模式,“春赏花、夏吃果”,让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桃花谷就是桃花源。

3月22日,连续阴冷多日的天气迎来好转,春回大地,绿化村桃花灼灼,又恰逢周末,桃花谷游人如织,纷纷前来观赏、打卡万亩桃花。

在桃花林里穿梭,花香阵阵,落英缤纷,游人或漫步赏花,或在花树下拍照,“人面桃花相映红”。游客吴玉凤拿着手机,给站在花树下的姐妹拍照,拍特写、拍全景忙得不亦乐乎,笑颜如花。

“今天刚好周末,天气又特别好,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很漂亮,比往几年都开得艳丽,我和小姐妹专程来这里拍照、打卡,已经拍了很多张美照,这里有我们兴义的特色小吃酸萝卜、洋芋、凉剪粉……桃花谷的桃花是最好看的。”吴玉凤说。

桃花林里,有一群人正架起手机拍照,她们穿着少数民族服饰,撑着漂亮的油纸伞,独具特色的服饰和艳红的桃花,融合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是从册亨专程而来,只为打卡桃花谷。

“我们是从册亨闻着桃花谷的花香而来。”穿着“桃花色”民族服饰的韦梅笑着说,每年到桃花开的季节,她和几个闺蜜都会从册亨专程过来,在这里拍照、拍抖音,这里的桃花开得很茂盛,来玩的人很多。

桃花林里的路上,还有村民在摆摊,售卖自种的时蔬、红薯、土鸡蛋、炸洋芋、凉粉、手工艺品等。

“花期人很多,一天能卖三四千块钱。”村民曾显江说,在桃花谷桃花盛开期间,他周末就来桃花谷摆摊,售卖一些手工艺竹制品,如筷子、水杯等。摊子前围着很多人在挑选心仪的制品。

“今年桃花节期间,我们接待游客4万人次左右,同比去年增长了1万人次左右。”绿化村党总支书记龙致会介绍,来桃花谷赏花、春游、拍抖音和摄影的游客带来不少额外收入,户均有四五百元。

2023年11月,绿化村村民赵荣莉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湾湾头小院”,此前她在外打工,返乡创业是看到了桃花谷的花经济,也能够陪伴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段时间桃花开了,是小院最忙的时候,平均每天有十几桌客人,从早忙到晚。”赵荣莉说,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来我们这里的游客非常多,“一天能有两三千块钱收入。”

绿化村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发展“桃产业”前村民主要种玉米、水稻,最大的难题是缺水。“好的时候一年最多就四五千元收入,只够吃,非常缺水,枯水期连吃的水都老火。”绿化村桃子种植户赵仕芳说。

群众没有收入,只能另谋出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1996年,绿化村开始发展以艳红桃为主的“桃产业”,最初试种90亩,效果很成功,让村民们信心大增,200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逐步扩大到当前的8000亩。

现在,绿化桃的口碑和知名度已经打出去了,每年桃子上市时,从云南、广西、贵阳等地经销商到村里收购。“销量特别好,还不够销。我家种了20多亩,大概得到6万斤左右,按一斤两块左右算,得到十一二万。”赵仕芳算起收入账,改种桃子后,收益高。

龙致会介绍,现在绿化村的桃子年产量300余万斤,销售金额600万左右,全村536户家家种桃树,实现100%全覆盖。还套种了枇杷、樱桃、椪柑等精品水果,错峰上市,让村民增加更多收入。

荒山已成村民致富的桃花谷,村民成了种桃树的技术人才,绿化村还将桃产业推广到查白村、合兴村等地,育苗卖苗能带来收入,村民被聘为技术员、桃子上市时帮经销商筛果等能增加收入,“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龙致会介绍,下一步,想让绿化村每个季节都有水果上市,增加群众收入,目前绿化村引进了冬桃、黄桃等,正在村里的实验基地进行试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支太檾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