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 +”助力,追回71名农民工被拖欠的110余万元工资
“非常感谢!多亏了你们,我们的钱已经拿到了!” 2024年12月2日,五河县检察院出现一幕温馨而感人的场景,两名农民工代表手持一面鲜红的锦旗,满怀感激。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走进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这两名农民工再次回忆起在五河县检察院帮助下拿回工钱的过程。

五河县检察院检察官与当地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
据了解,2024年以来,五河县人民检察院共计办理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件9人,涉及被欠薪农民工259人,涉案资金490余万元,民事支持起诉127人,帮助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合计180余万元,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实践的生动样本。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机制
为71名农民工追回110余万欠薪
据了解,这两名农民工代表是此前一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的当事人。事情发生在2023年12月,五河县某镇推进的“十村厂房联建项目”在完工后,农民工们的工资却迟迟未发放到位。尽管他们多次催要,但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年终岁末,农民工们面临着无法带着劳动报酬回家过年的困境。
得知这一情况后,五河县人民检察院迅速行动。依托与人社局建立的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机制,第一时间引导农民工申请支持起诉。通过细致的询问、公开听证等方式,检察院确定了被欠薪人员共计71名,工资数额总计高达110万余元。
为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尽快维护,五河县检察院通过办理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快速办理此案。2024年1月,经过严格审查,检察院对符合支持起诉条件的71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一案,向五河县法院提出了支持起诉意见。
支持起诉后,五河县检察院持续关注案件进展,与审判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紧密合作,联合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于2024年2月达成了调解协议,同意分两次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同时,法院也作出了民事裁定书,确定调解协议有效,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检察 +”工作模式
根治欠薪,关键在“联动”
五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妹介绍,根治欠薪,关键在“联动”。五河县检察院与县人社局、县总工会等4家单位建立“护薪协作”机制,从沟通联络、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共同研判、办案协作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优势和行政执法监督作用,推动了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据介绍,依托府检联动协作机制,检察机关对于在办案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及时向行政主管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诉源治理。2023年,五河县检察院针对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不规范、未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业项目建设中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全覆盖,从源头上减少了欠薪隐患。
“很多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不懂诉讼流程,更请不起律师,法律援助就是他们的‘及时雨’。”五河县检察院与县法律援助中心加强沟通联系,实现“申请-审查-援助”一站式服务。劳动者向检察机关提交支持起诉申请后,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当天移送法援中心,法援律师同步介入,提供文书代写、调查取证、出庭代理等全流程服务。
五河县检察院还联合人民调解员、县法院,构建“支持起诉+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与法院、基层调解组织加强联动,建立支持起诉绿色通道,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
支持起诉工作与普法深度融合
让劳动者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老乡,打工一定要签劳动合同,遇到欠薪别着急,拨打这个电话我们为您服务。”在五河县农贸市场、建筑工地,总能看到检察干警进行普法的身影。该院将支持起诉工作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进工地”等活动,用“方言版”以案释法、现场解答等接地气的方式,向农民工讲解如何签订合同、收集欠薪证据、申请法律帮助。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25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共识。
王妹介绍,2024年以来,五河县检察院共计办理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件9人,涉及被欠薪农民工259人,涉案资金490余万元,民事支持起诉127人,帮助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合计180余万元,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实践的生动样本。如今的五河县,通过 “检察+”模式的深度实践,欠薪案件数量明显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支持起诉案件同比下降28.6%,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