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中国甘肃网4月24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 4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兰州以强省会行动为牵引,全力推进1139工作部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6%。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十强”,皋兰县、红古区、七里河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产业焕新积蓄发展动能
据介绍,兰州坚持把产业培育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力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榆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皋兰县什川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获批建设,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工业领域,加快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52个“三化”改造项目稳步推进,航天联智信创智造中心等80个项目建成投产,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服务业方面,加速构建“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服务业占全省近三成。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也取得显著进展,甘肃数字综合电商基地上线运营,国家管网、唯品会等一批总部企业落户兰州。
激活“三大动力”打造区域优势
改革、开放、创新是兰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改革方面,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营商环境“一揽子”改革成效显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跻身全国高能力水平组别,企业信息变更、新生儿出生等21个事项实现高效办理,连续4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第一。开放层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获批运行全省首列JSQ图定班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家。创新领域,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体系,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3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二等奖,新增“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314家,兰州位列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80位。
大抓项目“双进”培育经济增长点
兰州秉持“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通过精准绘制“三图谱一清单”,强化多种招商方式,举办全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等活动,新引进宏达高性能碳纤维智造产业园等项目437个,到位资金1300亿元、增长20%。同时,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宝镁西铁年产30万吨硅铁等1064个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谋划实施160个省市列重大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23亿元,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推动协调融合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兰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成功入选国家“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更新改造市政管网,有效根治“城市病”。综合交通大会战和畅行兰州行动成果斐然,中川机场三期建成运营,多条公路和治堵疏解工程投用,打通“断头路”15条。探索“小县大城”发展模式,榆中县获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皋兰县纳入全省黄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成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40个。
强化系统施治推进绿美兰州建设
兰州着眼构筑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扛牢黄河国家战略首倡之地政治责任,实施河洪沟道治理项目14个,治理河洪沟道133公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8天,同比增加17天。深化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黄河兰州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实施“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35.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万亩,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
坚持民生为要办好惠民实事
兰州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金城就业360”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和7.6%。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建成投用14所学校,新增学位1.98万个。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国家县域医疗次中心2个,重离子医院兰州院区等启动运营。抓好“一老一小”工作,建成投用“养老服务+老年助餐”示范项目63个,设立普惠托育机构246家。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颜维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