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宜居底色,未来之城正照进现实 | 起步区向未来④
年均开通一条过黄河通道,通往起步区的跨河通道不断加密;建成鹊华、河润、清宁、凤凰等4个理想社区,村民向社区居民转变;山大二院北院区开诊运营;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批招生;6万座专业足球场加快建设……
获批设立4年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千亿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实施,“点亮”美好生活,一个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正走来。
更畅达
近日,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完成1000环管片拼装,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掘进突破2000米,工程建设加速前进。在其东侧数公里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已双线贯通,将于今年通车。

在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施工现场,地下40米深处,“山河号”盾构机正掘进
黄河大桥复线桥、齐鲁黄河大桥已建成通车,驾车从大明湖、CBD出发,半小时内可达济南起步区。“桥多了,路宽了,过河更加方便了。”大桥组团大王村居民张先生说。
多年来,拥河发展一直是济南的梦想。获批设立以来,起步区坚持交通先行,过黄河通道不断加密——2021年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2022年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通车,2024年济南黄河大桥复线桥、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同日通车……
“济南以平均一年开通一处过黄河通道的速度,不断刷新济南黄河桥隧密度新纪录。”济南起步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济南起步区跨黄桥隧共有21处,目前已通车11处、在建3处。待所有规划跨河通道全部建设完成,起步区跨河通道平均间距2.2公里,与上海、南京、杭州等拥河发展城市相当。

济南跨黄通道不断加密(资料图)
一条条跨黄桥隧连接南北,天堑变通途,鹊华新区里的黄河新城拔节生长,助力济南加速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除了跨黄通道,起步区加快搭建立体交通体系、布局市政场站、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系统推进“公、铁、空、水”四港联动。
比如,轨道交通7号线、有轨电车T1线加快施工。市政道路方面,规划建设“三横七纵”、总里程132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九横十二纵”、总里程342公里的结构性主干路网,2024年新启动42公里市政道路建设,累计开工道路里程292公里,具备通车条件约180公里。
“我们推动城市更畅达,加快跨河桥隧、轨道交通、骨干道路、内部路网、枢纽站点建设,打造‘血脉’畅通的城市交通体系。”上述负责人说。
交通路网的便捷,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起步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新城加快发展。
更智慧
在科技浪潮下,智慧城市的打造已成为发展趋势。4年来,济南起步区对标雄安新区,聚焦未来希望之城的美好愿景,同步打造地下立体城、地上田园城、云上智慧城。

自动驾驶公交车在起步区黄河大道测试路段进行测试
4月18日,一辆5.5米L4自动驾驶公交车在济南起步区黄河大道测试路段进行测试,开启智能出行新篇章。 “该车采用单车智能技术路线。L4级属于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下,车辆的所有驾驶操作都不需要人员介入,车内无方向盘、制动踏板及油门踏板。”济南公交集团技术管理部部长刘珂介绍。
无人驾驶公交上路测试,可谓济南起步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的缩影。
据济南起步区管委会数字城市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起步区在全省率先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谋划打造无人清扫、无人物流、智慧停车等场景,逐步实现智慧驾驶、未来社区、医疗康养等互联互通;推进无人机在城市管理、物流配送、智慧交通、植保作业等场景先试先行。
目前,济南起步区车路云一体化场景需求清单已发布,从场景布局看,智慧公交方面,起步区将围绕黄河会展中心、比亚迪厂区等重点区域,实现20辆公交车辆智能网联及辅助系统的升级改造,探索无人公交运营服务;从其他场景看,未来计划投放100辆无人物流车、35辆各型号无人环卫车等。
“我们系统推进新城建设数字化、智慧化,实施起步区数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城市逐步搭建。”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起步区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黄河”特色应用、城市事件处置一体化等平台建成投用,打造智慧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园区等应用场景。
得益于在数字城市领域的努力,济南起步区数字城市平台建设项目荣获“2024中国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
现实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云上智慧城逐渐建立,愈加智慧的新城正崛起,让服务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更宜居
随着千亿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济南起步区配套设施不断增加,宜居之城正照进现实。
4月的济南起步区,鹊山水库鸟儿欢腾。黄河两岸,满目绿色,春意盎然。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招蜂引蝶,吸引众多市民打卡。按照规划,济南起步区蓝绿空间占比将超过70%,绿色将成为新城底色。

鹊华九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生态环境全方位改善之际,人居环境也更宜居。济南起步区居民吴明乐对搬进鹊华九里居小区新房的场景仍记忆犹新。老村的生活环境相对落后,而崭新的社区绿化面积超过35%,环境幽雅、配套齐全,远远超出预期。“现在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像吴明乐一样搬进新家的居民有很多。“我们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统筹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起步区有序开展回迁安置,全面推动80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计划2025年全部建成交付。
为筑梦幸福家园,济南起步区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创新“理想社区”治理方式,已建成鹊华、河润、清宁、凤凰等4个理想社区,引导服务村民向社区居民转变。

起步区越来越多居民搬进新家
为推动新区更“宜居”,4年来,济南起步区加快导入优质的教育、医疗、文体资源,努力让新城市民上好学、就好医、住好房,休闲消费有好去处。
如今,济南起步区公服配套日趋完善——
优质文体资源加快导入,规划建设省市级公共文化设施13处。黄河体育中心6万座专业足球场已实现屋盖钢结构合龙;首座大型城市公园鹊华公园加快建设,以“泉城新荷”为设计理念的电视塔、以“涌泉石”为设计理念的博物馆等文化新地标未来将拔地而起。
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导入,22个新建、续建教育配套设施加快建设,都市阳台国际学校主体完工,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批招生。
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导入,山大二院北院区开诊运营,综合医疗中心开工建设,设立分级诊疗合作医院及医联体,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通过4年努力,一批高能级基础服务设施正拔地而起,“点亮”济南起步区居民的美好生活。一幅蓝绿交融、生态宜居、智慧便捷的现代化新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黄敏 摄影:黄敏 编辑:刘雨 校对: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