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纵览快评|平易近人的县委大院是一面镜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41:00    

2024年11月,纵览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安徽舒城县政府大院/纵览新闻客户端

纵览新闻首席评论员 任凯

近日,有媒体做了一组专题报道,聚焦县委大院。这些县委大院散落于全国各地,河南、安徽、福建、湖南、陕西、内蒙古……有的县委大院在节假日和非工作时间变身“免费停车场”,拆了围墙,对外开放食堂,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便利;有的县委大院坚守9排平房办公60年,成为县里的文保单位;也有县委大院“蜗居”68年前的土坯房,几度“缝缝补补”,有钱紧着百姓花。几十年不换的县委大院,坚守的是一份情怀,更是一种信仰,是共产党人无私、奉公、为民、节俭的真实写照。

县委大院虽说朴素了些,但在这些朴素的县委大院背后,却是一张张亮眼、暖心的民生“成绩单”。政府过紧日子,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些大院,与那些动辄大几千万或上亿投资,把政府大楼打造成地标性建筑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在安徽省固镇县,地方完全有财力搬迁或新建县委大院,但历任县委把原本可以用于改善办公环境的资金,一次次大方地投到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事业上,民生支出连续多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0%以上。在河南省卢氏县,近年来先后投入30多亿元,建设廉租房、回迁房,改造旧城、建设新区,卢氏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安居、县委蜗居,在当地已成佳话。

老旧县委大院承载着艰苦奋斗的传统,体现着对民生冷暖的关怀。固镇、卢氏这些县委不是没有资金建大楼,而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是没有调拨资金的权力,而是没把权力用在享受和面子工程上。

去年,安徽舒城县府大院在网上火了一阵,由于长期不设门禁,向群众开放停车位和食堂,被网友评价“比自家小区还容易进出”。县政府打开的是大门,也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湖南汉寿县委大院拆除围墙,与城市有机融合,没到下班时间,这里就成为周边市民休憩娱乐的地方,机关大院变成社区公园。福建长汀,为解决外地游客停车难问题,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县委机关大院,县委大院虽然只有100多个停车位,尽管能力有限,但是展现了最大的诚意。“暖心”“亲民”这是外地网友对福建长汀县的好评,开放县委机关大院,换来的不仅是当地文旅形象的加分,还有持续增长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

县委大院带头“拆围透绿”,拆的是有形的墙,也拆除了县委班子和地方群众之间无形的隔阂。高墙大院会让人觉得比较远,“拆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治理自信,接了地气、提了人气、聚了人心。

平易近人的县委大院就像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有些地方不妨对照一下,应该把什么摆放在最高位置?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奢靡享乐,而是人民群众的冷暖。几任县委班子、几十年寒屋陋舍,什么是作秀,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城乡面貌焕新、公共服务提质、教育事业进步、市民生活改善,这些细微而又具体的民生体感最有说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