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改变”促进“大畅通” 太原首批13个交通堵点治理全面启动
本报讯 4月27日22时许,在新晋祠路与冶峪河北沿岸交叉口,一群身着反光衣的市政工作人员,在完成对中央隔离带的拆除后,正在重新安砌路口的侧石……这是市市政建管中心正在实施的一项交通堵点治理的工作场景。包括新晋祠路与冶峪河北沿岸交叉口在内,我市已启动第一批13个交通堵点的治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水平,解决部分路段交通拥堵问题,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天大的小事”,市市政建管中心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道路“出行难、秩序乱、隐患多”等“急难愁盼”问题,对我市主次干道存在的“人车混行、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等交通顽疾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分别对长风街并州路口、西太堡街建设路口、新晋祠路与冶峪河北沿岸道路交叉口、平阳路锦茂街口等13个堵点实施第一批改造,通过道路工程“一点一策”“微改造”,打通城市交通堵点、痛点,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便捷。
市市政建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主要对13处堵点的现有绿化、照明设施、地下管网等设施进行迁移,对道路中央分隔带、出入口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改造,通过增设变速车道、人行道、监控信号系统及加装隔离护栏等措施,对车道“瘦身扩容”,缓解部分路段交通拥堵问题,逐一打通交通堵点,实现出行效率“软提升”,不断提高市民道路通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此次交通堵点治理工作,仅是全市交通环境整治实施的首批项目。随后,市市政建管中心还将对其他“堵点”施行“微创手术”,解决主干道路、繁华商圈和居民区集中地区的通行能力不足和路面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从细微处着手,以 “小改变”促进“大畅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截至4月28日,3个交通堵点已初步完成改造。
(任晓明、李 燕、晓 兵)太原日报
相关链接
13个堵点如何改造
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指数”,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缓解部分堵点的交通拥堵,市市政建管中心对首批13个堵点,将实施“一点一策”“小手术”。
滨河西路(九院沙河—长风街口):将单车道的辅道改造为双车道;现有的人行道改造为2.5米非机动车道,占用绿化带新建2米宽人行道。调整6处主辅路绿化带出入口方向;拆除九院沙河桥西侧2米人行道,拓宽桥梁辅道空间。
长风街并州路口:将交叉口两侧中央分隔绿化带宽度缩减5米,增加进口车道2条;取消坞城中路至并州路右侧辅道咪表车位,改为由西向南右转进入并州南路通行的机动车道,同时增加辅路机非隔离护栏。
南中环新晋祠路口:拆除南中环街(新晋祠路口—阳光路口)道路北侧及道路南侧阳光路以西100米全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带,改造为机动车道;在阳光路路口增设信号灯、监控设施,增设中央分隔带、人行二次过街安全岛。
新晋祠路与冶峪河北沿岸交叉口:拆除新晋祠路与冶峪河北沿岸道路交叉口中央分隔带,改为灯控交叉口;增设车辆由南向西左转车道,由北向南掉头车道,配套增设相应监控、信号、标志标线等设施。
南中环街北张小区口:用交通护栏分隔南中环街南半幅(北张小区东西两侧)主路与辅路,并对该段路面重新施划交通标线。
平阳路锦茂街口:拆除交叉口范围内原有中央分隔绿化带,改造为灯控路口。
西太堡街建设路口:拆除中央分隔带,改造为机动车道,设置中央护栏分隔交通;增加2条进口车道。
滨河西路西区停车场出入口:拆除北侧部分绿化带,设置加速车道;设置栏杆封闭主路入口,前往汾河景区停车场的车辆借用现有下穿通道由东匝道进入。
滨河东路汾河景区东门出入口:拆除现有出入口南北两侧部分绿化带,拓宽一条加、减速车道。
滨河西路(漪汾南街口—玉门河):将单车道的辅道改造为双车道,现有人行道改造为2.5米宽非机动车道;占用绿化带新建2米宽人行道。
滨河西路滨湖街口:拆除滨河西路滨湖街路口处非机动车道与辅道之间的树穴带,将天一城北侧滨河西路出口改造为进口;封闭现有滨河西路主辅路出入口,按照双车道重新施划龙城西大街全互通立交区辅道标线。
文兴路望景西巷口:在文兴路望景西巷口压缩中央分隔带,新增掉头车道、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在望景西巷路口增设信号灯、监控设施,擦除现有交通标线并重新施划。
环湖东路晋阳湖公园段:在晋阳湖公园地库与环湖东路之间新开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解决沿环湖东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南北通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