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人才,“链”上发力!

《包头日报》2025年4月8日 5版
深读 | “链”上发力
绘就产才融合新蓝图
日前,随着晋豫黑吉辽春招小分队专项任务圆满收官,包头市春季校园赴外招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接收意向简历1809份,包括博士42人、硕士722人、本科1045人,形成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
在区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人才与产业的融合程度,已成为决定城市发展高度与速度的关键因素。2025年,包头市积极探索招才引智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深入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充分展现出产才融合对城市发展的深远意义和关键作用。

创新引才路径 绘制产业人才蓝图
今年春季,我市精心绘制“包头市产业引才地图”,梳理了13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我市重点产业链高校人才需求清单、我市25项科创项目需求清单。春招期间,各招引小队肩负使命,携全市26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5100余个岗位需求,分别赴黑吉辽、晋鲁豫、陕甘青、京津冀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参加招才引智活动。
3月8日—10日,2025年春季赴外引才正式拉开序幕,包头市组团与包钢、包医一附院和九原区等2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地区,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开展“包揽人才 头等大事”春季校园招才引智暨高校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活动。招聘现场气氛热烈,前来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各企事业单位招聘负责人及“招才引智党员先锋岗”小分队工作人员耐心为学生们介绍企业概况、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内容,并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

3月中下旬,春招晋豫黑吉辽小分队联合北重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包头医学院等10余家各领域代表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北重集团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需高端机械制造、材料科学人才。这些人才将运用先进的技术理念,革新传统生产工艺,助力北重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包头稀土研究院凭借多年在稀土领域的深厚科研底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成果,但在进一步挖掘稀土产业潜力、拓展应用场景方面,急需专业人才注入新的活力,以攻克技术难题,实现稀土科研的新突破,让包头的稀土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包头医学院为提升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广纳医学专业人才,从临床医疗到医学研究,从公共卫生到护理服务,完善民生保障产业拼图,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些单位覆盖工业、科研、民生等关键领域,充分彰显出包头市对人才全方位、多层次的迫切需求,也凸显产才融合在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
深化校企合作 汇聚各地优质人才
基于这样的战略布局,3月25日,春招晋豫黑吉辽小分队抵达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等学科实力强劲,与包头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产业高度契合。招聘现场气氛热烈,当日接收意向简历225份,涵盖硕博研究生96人、本科129人,涉及核能工程、机械设计、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

此次赴外引才,包头市开创性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工作。向黑吉辽等地高校精准推介25项科创项目需求,涵盖新能源材料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工艺优化、医学技术创新应用等前沿方向。在新能源材料研发方面,包头相关企业面临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的难题,通过与以吉林大学为代表的相关科研力量携手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力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3月26—27日,小分队奔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两所工科强校在装备制造、核能技术、智能装备等方面成果显著,与包头在稀土永磁电机、新型储能技术、新能源重卡等产业的需求完美适配。双选会共接收意向简历86份,其中,博士4人、硕士24人、本科58人。小分队积极与高校科研团队对接,获取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7大领域230余项科研成果目录,并向高校推送20余项企事业单位科创需求,围绕产业技术瓶颈与创新需求寻求合作,为产才融合创造有利条件,有力促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
推动“链”上发力 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随着春招晋豫黑吉辽小分队专项任务圆满收官,包头市春季校园赴外招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接收意向简历1809份,包括博士42人、硕士722人、本科1045人,形成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高层次人才带来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引领产业创新方向。在科研成果对接方面,成功获取967项科研成果目录,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智能制造领域,借助高校智能控制技术成果,包头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控和调整,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产品次品率降低20%,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些成果有力证明,产才融合能够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是我市对产业规律、创新规律、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让创新更好赋能产业,产业更好激发创新,人才更好驱动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育更多向“新”求“质”的发展动能,将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包头市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产才融合,持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通过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产才融合生态系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催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包头市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
锐 评
“链”上发力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区域竞争的激烈赛道上,包头市春季校园赴外招引工作成果卓著,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链堪称产业发展的关键“助推器”,而人才则是创新链的核心要素。包头精心绘制“产业引才地图”,细致梳理13条重点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各高校优势学科,高效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匹配。
今年,包头赴外引才工作更是将科研成果转化列为重点。向高校精准推介25项科创项目需求,获取近千项科研成果目录,在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这一过程将创新链上的科研成果与产业链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打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壁垒,促使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切实转化为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完善双链融合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生态,深化产学研合作,定将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摄影:陈静)


